《不是钱的事》 讲述了在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,银岭市民间艺术团由事业单位转为自负盈亏的演出公司过程中,发生的一系列故事。 赵本山 初次进城,选择的这个题材不仅有新意,而且还突出了浓浓的地域特色。但赵本山再进城,不可能立马脱胎换骨地玩阳春 白雪 ,依旧摆脱不了一贯的“土味”。而纵观赵氏幽默的电视剧,无论是赵本山亲力亲为的 《刘老根》 和 《马大帅》 到 《乡村爱情》 再到如今打酱油的《不是钱的事》,东北二人转打底的赵家班就像一壶好茶,一泡二泡三泡四泡,它就淡了,失去了滋味。
给人画像讽刺无处不在
讽刺是赵本山作品的特点,这部剧表达得尤其精彩。 鲁迅 说:“讽刺的生命是真实,不必是曾有的事,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。”文艺院团改革,走向市场,自负盈亏,躺在国家体制上旱涝保收的演员们会有很多不适应。在市场的冲击下,鱼龙混杂,观念模糊,文艺圈有哪些令人始料不及的新变化?人人都说不是钱的事,但却事事不离钱,商演公司、经纪人、缺少责任感的大腕,在市场这个舞台上,处处落井下石,钱串子中走出了畸形,走出了唯钱独尊的非正常心态,这部剧用真实的爆料、轻盈的嘲讽,一点一点地揭娱乐圈的疮疤,看似忍俊不禁,实则喜剧台前晒,悲情其后潜,每一个细节都让人联想连连,感慨万千。
更有看点的是,它不仅对丑恶冷嘲热讽,更对善良中的不经意轻轻刺一针,唐鉴军饰演的尤队长,就是一个让人又恨又爱又心疼的角色,上巴结领导,居然敢说李部长是他三舅,谎话背后有隐情,一为稳住队员的心,咱有后台,二队黄不了。二为敲山震团长,你不要拿我不当回事,我和你的上司是亲戚。下爱队员,不愿一个下属被裁员。喜剧人物,笑中带泪,折射得是朝里有人好做官的官场氛围,精彩夹杂着无奈,让人对这个好人队长肃然起敬。类似情节举不胜举,赵氏讽刺,其实就是讽刺园里一朵带着喜感的刺梅。
给戏定位:推出绿色二人转
二人转是黑土地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,但过去的二人转中确实有一些粉段子、黄段子,难登大雅之堂。是赵本山带领自己的团队,把它改良为绿色二人转,不但博得了观众的喜爱,还走上了京城大舞台。这部剧或多或少地影射了这个艰难的发展过程。比如:剧中提到的小帽表演改小帽联唱,就是用发展的眼光,改良二人转。小帽表演虽好,但它已经不适应今天的大舞台,联唱移步不换形,既不丢二人转的魂,又有兼收并蓄的出新。如果象剧中赵本山饰演的房老那样,只知道躺在过去的辉煌上,数自己的脚印,哪个剧种都得死。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,我们的戏曲环境早已今非昔比,说句实话,就是马、谭、杨、奚再世,他们也得面对今天的眼花缭乱,也得认可电视、网络对剧场的冲击。从这个角度上说,一切改革探索都有价值,即便他们被旧观念砸得人仰马翻,也是勇士。从赵本山的成功可以看出,剧种翻新,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,如果没有他在春晚中积累的冲天人气,他的改革愿望也难以实现,这是精彩,更是无奈。
给剧情评分:误会有点多
这部剧的演员个个出彩,每个角色都在不同性格的碰撞中彰显个性。但是,剧情有点抻条面的意思,故事的进展速度慢得让人着急,20多集过去了,还看不出个所以然。有些误会也很牵强,剩女于戴宁,被一队的那个演员惦记着,和音响师陈老抠日久生情,都可以理解。但21岁的小宝也跟着搀和,就显得很不入眼。老尤和老婆一心一意过日子,哪用演那么多“二人转”?没由来的编瞎话,有点多此一举。喜欢赵本山的差钱系列、喜欢赵本山的昨天、今天、明天,喜欢赵本山的卖车、卖拐……但就个人而言,觉得不管是小品还是电视剧,夫妻、恋人之间的误会,最好还是点到为止,误会就是个味精,放一点调味,恰到好处,口味太重了,就有点累赘。